本校旨在透過通識教育,讓學生具備廣博知識、可移轉性的技能 (transferable skills),並拓寬學生視野。

  1. 透過依傳統學術學科劃分的通識八大核心領域,以文理互選機制,讓學生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融入結合主題導向的課程組合 (themed cluster),強化通識課程間的整合性與連貫性,讓學生更系統性地修習通識課程。近年來更推展跨領域通識課程,在既有基本性、多元性目標之下,拓展學習的廣度與深度。此外,也提昇通識課程的英語授課質與量,讓國際學生修課無虞,也讓本地生可透過這些英語授課通識課程而與國際學生接觸,拓展跨文化知能。
  2. 厚植學生基礎能力,這就包括讓學生得以表述專業的溝通與表達系列課程;以及讓不分領域的學生具備數位與運算思維。透過這些強調實作的課程,從中訓練學生的邏輯、統整與分析等高層次思維能力。未來將融入混成教學,以期深化學生學習成效,並擴增修習規模。
  3. 博雅氛圍之打造,非限於正式學期課程,還包括課堂外的學習。故透過舉辦「我的學思歷程演講」、「學術倫理工作坊」等活動,引導並創造師生反思的空間。
  4. 推動自主學習:自111學年度起設置校學士學位,為本校未來大學行動策略的一環,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可依自身興趣修讀跨學院「領域專長/跨域專長/學分學程」課程,創造獨一無二的學士學位。112年度起,辦理學士班學生自主提案通識課程,鼓勵學生依自身興趣,針對擬探索之通識主題、課程內容進行發想、設計,積極規劃運用學校各項軟硬體資源,由本中心邀請校內教師協助規劃開授成為通識課程。
  5. 推廣高教公共性與社會責任:夏季學院自111年度由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改隸於本中心。夏季學院秉持本校發揮大學社會責任,推動優質博雅通識教育的理念,積極延攬各校優質師資及課程。也極積尋求國高教的鏈結,聯合全臺79所大專院校開辦跨校暑期通識課程,涵蓋88%一般大學,110年度試辦開放部分高中生與大學生共同修課,期使向下紮根。
        上述的課程和活動,不少都數位影音化,置於本校開放式課程、本校演講網、臺灣通識網等,落實高教智能公共化之理念,有助實踐本校的大學社會責任。也期許透過通識教育,讓本校所培育的學生,得以適應並銜接不斷變遷的未來世界,持續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