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院

  • 教學創新精進

本院係以建立各系總整式課程(Capstone courses)為基礎目標,並採取鼓勵各系將課程規劃分類成基礎課程(Cornerstone courses)、核心課程(Keystone courses),以及總整課程(Capstone courses)為策略,重點作法包括:理論與實務並重、動手實作、團隊合作、強調跨領域結合及四年核心能力整合等,並於大四進行成果競賽評比,期許達成專業實務與實作教育之世界典範。本院教學著重理論、實務、電腦模擬、實驗四方面並重,並採取翻轉基礎、尖端特色、高階專業三個重點策略。為學生奠定紮實的專業基礎,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並具有報告撰寫、資訊分析、口頭報告、海報與實作成果展示以及系統化學習研究等能力。113年度計畫執行重點為:(1)由土木系、機械系、化工系、工科海洋系、材料系、醫工系、建城所與工業工程所建置以「課程模組」為基礎的新版課程地圖,強化領域專長。(2)持續推動結合工程領域專長設置之「工學院院學士學位」。(3)開設專業核心之跨領域學分學程。(4)深耕跨領域之實務導向實作/實習課程。(5)開發實務與創新兼備/支持尖端研究之高階課程。(6)翻轉基礎、尖端特色、高階專業整合教學計畫。(7)充實跨國合作實習教學課程。(8)開設學士專題討論課程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9)創設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專班。(10)建立更強健的教學後援系統與溝通精進管道。

  • 推動教學國際化

以逐步開設全英語院學士學程及專班、改善外籍生學習條件、建構國際化環境為目標,並採取大學部課程先行、增加雙聯學位與交換學生人數、校系分工並進、授課團隊建立等為策略,重點作法包括:增設全英語專業課程,積極進行國際招生吸引國際生前來修讀、並為外籍生增設專屬助教;鼓勵學生參與跨界實習課程、課程融入國際實習、出國發表參加研討會及國際工作坊;充實並改善英文網頁,強化國際能見度;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出國交換與研修管道,增加國際經驗;增聘外籍專任教師及延攬國際學者來台客座講授課程,加強國際合作,並把握各項管道邀請國際學者臨時或短期訪台演講、講學或短期訪問交流,擴展學習國際視野。本院於111年度領先全校增設全英語跨領域之「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English IET Program)」,目標培育「跨域國際工程人才」,並成為世界知名之跨域工程學士學位學程。本學程於112學年度招收第一屆之國際學士生,共有21名學生就讀,學生數已達初期招收目標(20名),並依招生狀況逐步增加至40名。本院土木系於108學年度建立本校大學部第一個全英語專班,首屆38人申請,錄取15人,申請人數逐年攀升、學生人數趨漸穩定,112學年度(第五屆) 35人申請,錄取25人;其大學部必修課已達100%全英語授課,並擬接續推動F層學群(進階專業課程)之英語授課數。全院之英語授課數於本計畫執行前平均每年達100門,計畫執行後之英語授課數屢創新高,更於111年度首次突破200門開設高達225門英語授課,112年度總計開設220門英語授課。本院國際學位生人數相較本計畫執行前亦大幅成長,於111年度達298人次,較計畫執行前平均近5年(103-107年)每年約142人次增加156人次;國際交換生人數亦顯著提升,較計畫執行前平均近5年(103-107年)每年約228人次增加60人次,於108年度國際交換生人數達288人次,惟109-110年因新冠疫情邊境嚴管措施國際交換生人數分別為86與67人次,111年為122人次。

  • 提升產學合作連結

著重於減少學用差距,並培養學生能掌握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與面對未來挑戰,及自我發展創造新領域的潛能,本質上為協助學生建立完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問題的解讀、溝通與實作解決方案之能力。整體上將以培育基礎技能與專業知識並重之理念,於課程設計上強調專業知識與應用能力之連結,邀請產業界專家參與課程,創造面對不同實務問題的空間與機會,讓學生嘗試運用其所具備之知識進行問題解決的試誤流程,希冀藉由學士榮譽學程的設立、國內外產業實習機會的創造與參與、設計實務導向課程以引導方式完成相關工作,或是納入國際及跨領域之涵養,均以培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為出發點,並據以為長期推動目標,以達計畫目的。113年度計畫執行重點為:(1)推動學士榮譽學程。(2)精進實務導向總整實作課程(Capstone)開發。(3)開設跨域高階實習課程。(4)增加實習機會與參與深度。(5)開設永續水資源專案實作課程。(6)持續辦理跨領域專題演講、業師職涯講座、產業學習參訪。

  • 推動基礎能力課程

培養學生具有配合當代計算科學、以及藉由大數據資料庫的建立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演算分析工具的運用來快速搜尋、篩選與加速新科技的開發設計之能力為目標,並透過有效整合實驗、理論計算模擬、以及大數據資料庫的建立與分析之教學,來縮短新知識的學習時程為策略,重點作法包括積極開授相關之新課程外,亦在現有的課程作改善以加強學生在模擬以及運用電腦解決工程問題等數位學習的能力。數學計算軟體(如Matlab和Mathematica)、量測儀器控制程式化(Python和LabView)等實用技能加入原有或新開之課程中。113年度計畫執行重點為:(1)持續推動無人機教學並全面將此課程內容完整導入到大學部的教學之中。(2)開設數位科技跨域學程。(2)強化學生口語表達及學術寫作能力。

  • 推動數位學習與教學創新

將以建立完整數位與實體融合之學習內容、教學內容數位化為目標,並採取以建置未來教室、課程重要模組逐步線上化、採取協助教師製作教學影片為策略,重點作法包括(a)基礎學科課程模組數位化、(b)實驗課程操作與檢核數位化、(c)建立線上工作坊、(d)高中短期數位學習課程、(e)利用校內NTU COOL平台進行翻轉教學。工學院對於推動數位學習一直十分積極,除了在臺大開放式課程與國際知名MOOCs平台Coursera上有數個受歡迎的線上課程,例如:土木系於臺大開放式課程「材料力學」之累計點閱次數超過69萬次,「從案例演練中學習BIM建模」建築篇點閱次數超過64萬次,並長期盤踞該網站「熱門點閱」排行之中。近年藉由執行本計畫,也將數位影片的製作逐漸擴及一般教學。113年度計畫執行重點為:(1)建置未來教室。(2)推動翻轉教室教學課程英語授課。(3)線上數位平台與線下實體教室新科技輔助教學策略發展。(4)擴充程式語言、數值計算與工程軟體於專業與選修課程中。(5)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 善盡社會責任與提升高教公共性

機械系預計113年開設跨領域通識課程並結合大學社會責任(USR),課程名稱為博物館裡的工程科技與社會,透過跨領域的視角,結合工程科學、文化地理學與策展知識與實務,透過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會,以機械工學博物館籌備處為基地(機械系歷史建築),期許修課同學的創意得以在課程中獲得啟發。展示的哲學與實踐牽涉多種學科的研究範疇,課程亦將在上述架構中引導同學從工程發展、科學史、文化研究、經濟發展、展示技術等不同視野來審視生活中所經驗的工程與科學現象。期許修課同學能結合自身多元觀點,對相關議題進行批判與反思。除此之外,系上會持續營造性別友善與多元的學習場域,吸引不同背景的優秀學子加入我們,為社會培養具前瞻與領導能力之優秀工程人才。建城所期許自己成為工學院中媒合工程技術與社會溝通的重要橋樑。師生長期的社會參與產生的實質社會影響有目共睹,尤其為弱勢社區及原住民部落爭取權益的行動,落實社會正義及文化平權,也提醒工程科學及規劃專業正視社會溝通過程必須先進入真實田野,掌握地方知識。

  機械系於112年新進1位女教師,明年2月會有第10位女老師加入,女老師的比例將近20%,在全臺灣甚至全世界機械相關科系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此外大學部的女生比例大約23%,相較30年前的6%已大幅增加。2022年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第39屆全國學術研討會中,特別舉辦「機械女力發展交流會」,邀請機械工程學系相關的五位女性教授,分享各自的求學歷程與職涯經驗,同時也回應女性身分在機械領域的現狀及反思。機械系將持續舉辦各種聯誼活動,並將 OCW 課程開放給全國高中,並透過杜鵑花節與機械營隊等活動,將機械系特色呈現給各高中女學生,以提升更多女力,同時會定期到高中女校宣傳。除了女機械人聯誼活動外,學術上也會組織女性科學家的論壇與申請國科會相關經費,鼓勵系上女教師爭取國科會女力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