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教育中心

114年推動計畫「跨域學習」深耕化

本中心負責全校共同必修、通識、體育、統計、師資培育及校學士等核心教育政策,致力於課程優化、跨域學習、自主學習與國際化發展,深化共通教育內涵,提升學生基礎與應用能力,以落實本校 4iintelligent, innovative,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人才培育目標。中心轄下設有 7 個二級單位,包含統計碩士、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碩士、國際體育運動事務學士等學程,以及校學士與全國夏季學院等組織。未來將強化學院功能,提升教師知能,促進跨域合作,並推動全國通識教育網絡,擴大教育影響力。

 

()精進溝通表達與職涯發展系列課程

114 年度將持續強化系列課程。中文系深化 「閱讀與寫作」 訓練,課程涵蓋三大讀寫類型與七大主題,以文學視角連結各專業領域。外文系優化大一英文課程,融合學術英文與 SDGs,並設輔導班協助中級以下學生銜接專業課程。與雙語教育中心合作 「全英培力課程」,優化內容並增聘師資與教學助理。進階英語課程新增 EMI 學分與英檢機制提升雙語學習機會。寫作中心開設 AI 應用寫作 課程,培養批判思考能力。職涯發展課程結合產業對話,協助學生銜接學界與職場,並與相關單位合作拓展實習機會。

 

()優化通識課程架構與內容

114 年度通識課程將聚焦架構革新與內容優化,持續推動子領域重整,並製作領域手冊與推廣宣傳,邀請各院系開課。跨領域課程目標為促進科技與人文對話,強化全人教育。主題式課程結合 SDGs 與社會趨勢,提升學習深度。數位素養方面,將延續「數位素養導航」,並,並與資管、電機等系合作推動基礎程式設計課程,且結合產學資源,開設跨領域統計課程。

 

(三)催化國際移動力

提高通識課程及相關課程英語授課數,一直為本計畫目標之一。今年目標則並重整體開授數量與質量,並與各單位協力,包括寫作中心、國際事務處、雙語教學中心,多方齊下提供開授英語課程更多資源。本校甫加入「亞洲博雅大學聯盟」(AALAU)已積極參與活動並發表演講,今後將持續與會員學校共同研議與開創新的通識教育發展,以培養應對快速變化世界的未來世代。

 

(四)擴散自主學習

校學士制度已進入第3年,已有92位學生錄取並於112學年度首位畢業生完成學業。為提升體制健全性,已設立課程工作小組與第二導師群,負責課務與學務管理。未來將開設「校學士專題討論」,並優化網站與社群平台,加強學生互動與資源共享。114年將參與國內外跨領域學制分享,促進彈性學制發展。此外,自111-2學期起開放學生自主提案通識課程,收到39件來自不同領域的提案,並正邀請專業教師開授。中心提供行政支援與經費,持續推動學生創意課程的實施。

 

(五)拓展博雅教育

114 年度將持續與校內單位合作,優化 「新生專題」與「新生講座」,邀請不同領域教師共同授課,強化學生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並為其職涯發展與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通識教育論壇 「我的學思歷程」 持續舉辦,透過錄影上架與出版,擴大影響力,啟發學生思考人生方向。學術倫理教育方面,除規劃系列講座,亦已錄製成課程,未來將擴大辦理線上研習,深化學術誠信培育。「臺大椰林講座」 作為全校性專題講座,致力於推動博雅通識教育,提升師生視野。114 學年度亦將承辦 「宋恭源頂尖講座」,邀請諾貝爾獎得主等國際頂尖學者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促進學術對話,拓展師生的國際學術視野。

 

(六)強化學院功能並提升發揮二級單位服務效能

113年首度試辦「共同教育中心跨領域交流會」深獲所屬教師肯定,達成凝聚中心教師社群經營氛圍,將自114年度起,每學期定期辦理跨領域交流會,逐步提升中心學術風氣。此外,年中心所屬二級單位服務全校教職員工生項目繁多,舉例如下:全校運動、校園馬拉松、臺大盃、臺大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健康生活系列活動、運動技術指導班、招收師資培育生、統計教學助理培訓等等。114年度的重點業務除上述各點,為持續強化學院功能,提升二級單位對校服務效能。

 

(七)推廣高教公共性與社會責任

114 年度全國夏季學院持續推動優質課程共享,打破校籍與地理限制,提供多元學習型態,提升高等教育影響力。課程涵蓋 SDGs 核心目標,透過校際合作、數位課程與 NTU COOL 平台,擴展學習資源,並探討開設模組化短期課程,提升學生暑期外學習機會。114年亦持續舉辦研討會、講座與工作坊,深化與合作高校的聯繫,強化臺大在數位教育與高教公共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