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教學創新精進

目標:

依教育使命和「固本深化,跨域創新」的創新學習架構,並且為因應學術快速發展及產業之應用,才培育方向不再是灌輸基礎知識,更需培養自主學習與創新之能力,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跨域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期能適切整合基礎知識與新興技術,以因應未來全球農業挑戰。

執行策略:

  1. 持續推動及優化領域專長。
  2. 推動生農院院學士。
  3. 推動課程融入探究式學習 (Inquiry-based Learning) 之教學法。
  4. 推動「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

執行架構:

  1. 持續推動及優化領域專長。擬持續盤點各領域需求,調整或增設領域專長。將推動領域專長網絡之設計及選課輔導,以助學生了解領域專長模組間的關聯性,並提供生規劃多元及跨域學習路徑的參考或指引。
  2. 推動生農院院學士。緊密扣合領域專長模組,課程包含【智慧科技】、【環境治理】及【生物科技】三大主題,共9項領域課程模組,將持續關注國內外學界和產業界的發展趨勢,滾動式評估課程和領域專長的需求規劃。
  3. 推動課程融入探究式學習 (Inquiry-based Learning) 之教學法。探究式學習教學法為「結合真實情境以觸發學生學習動機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系所將依其領域特性推展探究式學習。
  4. 推動「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將依「臺大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推動以 3 Rs (Review, Restructure, Reform)為策略,調整課程,鼓勵系所開設或調整綜觀課程、深化必修課程、領域專長網絡化、檢視必修學分適合性。

•教學國際化

目標:

推動教學國際化的部分,期培養具全球視野及國際移動力的人才,並積極配合本校「雙語標竿學校」之發展目標,推動目標為增加英語授課課程、強化國際生招生、增進國際雙聯學位及交換生機會及成效。

執行策略:

  1. 推動全英語授課學士班學程。
  2. 推動雙學位計畫。
  3. 推動交換生計畫。
  4. 持續推動EMI課程
  5. 提升學生參加國際課程及國際交流。

•提升產學合作連結

目標:

培養學生綜整、反思所學之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問題解決」關鍵能力並與未來職涯接軌及對應產業需求。

執行策略:

  1. 研究中心推動產學合作鏈結。
  2. 教學推動中心執行人才培育計畫,推動學生產業實習。

推動基礎能力課程

目標:

1.讓學生可清晰且具邏輯性的溝通及表達其所屬之專業知識。

2.讓學生可運用程式語言解決問題。

執行策略:

1.開授學術寫作課程及開授口語表達訓練相關課程。

2.開授程式設計、資料分析課程及其與專業課程之結合。

•推動數位學習與教學創新

目標:運用數位學習強化學習效能。

執行策略:

  1. 強化多元新興XR科技融入課程設計。
  2. AI於農學應用之相關課程。
  3. 運用數位教學平台進行混成學習以提升教學成效。
  4. 推動更具彈性之教室教學模式。

•善盡社會責任與提升高教公共性

目標:

  1. 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善盡社會責任。
  2. 生農院各試驗場提供各項環境教育。
  3. 培育學生社會關懷及多元利他思維。
  4. 農學教育之擴展。
  5. 促進社會大眾關心及共同參與農業議題。
  6. 協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之安心就學。

執行策略:

  1. 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2. 生農院各試驗場推動各項環境教育。
  3. 社會關懷及多元利他思維及能力。
  4. 農學教育之擴展。
  5. 協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之安心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