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創新推動計畫目標

第二階段高教深耕計畫,本校將在既有的「固本深化、跨域創新、多元探索、自主學習」學習架構下,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使學生能自主學習,並著重與高中端及產業的連結。總目標為培育「開創性領導人才」,並持續邁進國際頂尖大學。本計畫書以下述五大面向,論述本校推動教務精進與校務發展之規劃。
一、人才培育
以培育基礎能力、跨領域、自主學習、國際移動、問題解決及社會實踐為目標,導入新理念與新制度,負起引領學生適性探索學習以實踐自我之大學責任。
(一) 厚植基礎能力:培養學生溝通表達能力、人文與數位素養,從基礎語文課到各類表達系列課程持續強化,提升學生面對VUCA時代所需知識、技能與批判性思維。畢業生問卷將以博才 (Versatilist) 為主軸,檢視本校人才培育的成果。
(二) 推行跨域學制:以領域專長為基石,精進校、院學士等創新學習機制。預期至116學年度提供275個領域專長,114至116年校學士累計核准修讀名額為180個,院學士增加至6個,院學士累計開放420個名額;近四成畢業生完成跨域學程(含輔系、雙主修、學分學程、校院學士等)。
(三) 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持續推動自主學習,充實數位教學及學習資源,推動小田野及探索學習計畫,鼓勵更多學生勇敢嘗試。預計至116年小田野計畫參與案數累計達90件以上,探索學習計畫達180人次。
(四) 強化國際移動力:持續補助推動EMI課程及全英語教學單位,以增進本地生國際學習能力,並積極招收國際優秀師生,打造多文化、國際化校園。同時,以強化學習者的跨文化知能,增強學習者的國際移動力及國際競爭力為目標,推動NTU Beyond Borders,優化海外教育制度與增加學習機會,執行在地國際化的新措施。預計至116年,透過NTU Beyond Borders計畫每年選送超過1,000名學生出國學習。
(五) 培育問題解決能力:持續推動系列實作實習、總整課程、職場先備課程等,並擴大臺灣引路人計畫,預計至116年達110家企業、600人次學生參與;另一方面,透過學士榮譽學程,鼓勵未來有志於學術學士班學生及早投入研究,延攬優秀人才就讀研究所。透過做中學培養問題解決能力,並協助學生職涯定向之探索。
(六)增進社會實踐力:擴大校園與社會連結,持續推動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支持社團籌組社會服務隊、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等,鼓勵師生於社會實踐過程連結永續發展目標,打造校園成為永續實踐的基地。預計至116年跨域服務活動輔導案數達4件,籌組56支社會服務隊。
二、教學精進
以提升教學與學習質量為目標,推動多項改革與發展計畫。
(一) 課程精進:擴大推動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延伸至研究所,改進研究所課程架構和學習成效,包括各研究所訂定博士班修業期程的規劃,等等,預計114年上半年啟動試辦方案,期待至116學年度累計提案數增加至47件。
(二) 教學團隊知能精進:114年度擬依據教學者「入門訓練」、「在職訓練」及「應用與實踐」等三階段,進行培力機制重塑與規劃。預計至116學年度ACE教學認證專案累計參與人數達600人、認證人次達200人次。
(三) 學倫精進措施:持續辦理「學術倫理講座」,並在寫作教學課程中融合正確使用AI工具並遵循學術倫理規範之引導,期以系統性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學術倫理價值觀、內化學術誠信。
(四) 建構數位校園:持續提升NTU COOL 平臺功能,推廣XR、AI工具等新科技導入未來教室,並持續辦理相關工作坊提升教師混成教學識能與對於教學科技之認識,提升教學型態的多樣性。預計於116學年度完成第二代未來教室建置,並累積輔導完成12個XR教案。
(五) 優化學生輔導機制:持續提供學習諮詢服務及希望生輔導,鞏固學習根基,預計每年學習諮詢服務人次達2,100人、希望生輔導達390人,並擴大推廣學習規劃引導服務,協助學生適性發展,預計每年服務人次達1,400人。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透過多元招生管道吸納各方人才以促進階級流動、擴大學術資源分享以擴增知識影響力,並透過創新教學與校園實踐提升學生的永續知識、技能以及素養。
四、推動校務研究
擴大校務分析與應用範圍、持續施行問卷調查與交叉分析,依校務發展方向,進行特定議題整理分析,落實證據為本的理念。預計每年完成2案特定議題之視覺化分析,以及執行2案校務議題之研究分析。
五、 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
以「國際日常化」為目標持續強化全校國際事務行政能力,透過跨單位合作提供外籍師生更完善的學習及生活支持,建立國際友善校園。